enjoyage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美食文化 >> 浏览文章

高原上的餐饮

2011-7-21 21:38:19不详 佚名 【字体:

  糌粑、酥油、茶叶,还有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四宝”。很多藏汉文字的史籍,记述了藏民族饮食文化发展的过程。西藏很早就有繁荣的牧业,今天的拉萨城,便是建立在当年称为“牛奶坝”的肥沃牧场之上的。据藏文古籍《西藏王统记》记载,在公元2世纪的雅隆部落首领布德功杰时,“钻木为孔作轭犁,合二牛轭开荒原;导汇湖水入沟渠,灌溉农田作种植。”到了6世纪后半期,这里“牧地与农田合为一片,湖泊星列,沟渠相通,坡上的水蓄而为池,山间的水引出使用”。(《拉达克王系》)正是这些农田牧地,为王室和平民提供了丰富的糌粑和酥油。藏王囊日松赞时,在藏北草原发现了湖盐,不但使食物味道鲜美,而且成了当时的货币。7世纪的藏王松赞干布,经常举行各种盛大的宴会,“其审宾客,必驱犀牛,使客自射杀,始分馈食。”在这个吐蕃非常强盛的时代,西藏没茶叶,也没有瓷碗,据《白史》和《藏汉史集》记载,茶叶和瓷碗是7世纪末藏王赤都松芒波结时,从中原引进的。

◇酷爱饮茶的民族
  茶叶自传入西藏始,就深为藏族人所喜好,竟至“旦夕不可暂缺”,甚至“倚为生命”。其所以如此,是与高原的地形、气候、饮食成分密切相关的。《滴露浸露》中称:“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颇为切合实际。
在西藏,茶有各种做法,也有各种饮茶规矩。酥油茶是砖茶或沱茶熬到色泽红黄时,再加酥油,盐巴打制而成的。如打茶时加进核桃仁、葡萄干、鸡蛋、牛奶,茶味将更加甜润可口,芬芳扑鼻,是招待客人的上品。甜菜,藏语称“恰安莫”,用红茶熬煮加入牛奶、白糖制成,也是藏族人最喜爱的饮料。拉萨、日喀则街头,甜茶馆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甚至城镇青年,总爱在这里消磨时光。
  饮茶有茶俗。客人坐定后,女主人必取出一个珍藏的瓷碗端放面前,薛敬地把酥油茶斟上。倒茶时,茶壶轻轻先晃数次,壶底必须低于桌面。客人喝茶前,要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3次,表示祭奠神佛。饮茶不能太急,也汉有发出响声,否则会被讥笑为“毛炉饮水”。要缓缓吹开浮油,分饮数次,饮大半,留小半,女主人斟添上再喝。藏谚说:“一碗成仇!”所以茶饮碗为吉利,不能喝一碗就走。
  西藏人对茶具非常讲究。打酥油茶的筒,多用红桦木制成,以黄铜片箍紧,既美观,又结实。盛酥油茶的壶,有陶壶、铜壶、铅壶、银壶,甚至金壶,金壶唯有达赖、班禅和世家贵族才能拥有。陶壶则是大众喜欢的器皿,装满一壶酥油茶,近程在碎牛粪火灰上暖着,上盖一块棉片,随时都可以饮用。藏人珍爱花碗。茶碗有木碗、瓷碗、玉碗等。稍有家产的人家,总要保存几只视先留下的瓷碗。这些瓷碗都是早年用牦牛或骡马从雅安、康定或西宁运来的,一只可值一头牦牛。而木碗更为适用,过去是人各一碗,父子不同碗,夫妻不同碗,兄弟不同碗,人到哪里,碗到哪里,人在碗在,形影不离。普通木碗并不昂贵,藏东出的“扎牙”碗,阿里出的“那包”碗,则价值连城。有这么一首情歌,形容木碗与藏人的关系:
          丢下表人舍不得,带走情人又害羞;
          情人是木碗该多好,时时刻刻揣怀中。

◇酥油和糌粑
  酥油、糌粑和茶,在西藏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酥油产自藏北,茶叶来自东方,糌粑出于当地,这也是因缘际会。“红糖再香,不如糌粑久长”。千百年来,使高原人种代代繁衍生存下去的主要靠糌粑。大麦类的青稞是西藏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常见的有白青稞、紫青稞两种。青稞皮薄粒大,呈琥珀色,形体可爱如同珠宝。将青稞晒干炒熟,放入水磨磨成粉,便成了藏族人的主食糌粑。炒青稞的过程非常复杂,也最有特色、最有情趣,甚至带些舞蹈动作。水磨一般安装在有相当落差的山溪河渠之间,这里风景优雅,自成一小天地,水磨房也是乡村人们日常交往的场所和互通信息的来源。(右图:打酥油茶)
  糌粑的良伴是酥油。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练出来的黄油,因系土法制造,内含水分杂质较多,营养也更丰富。《木草纲目·兽部》记载:“酥乃酪作,性与酪异。然牛酥胜羊酥,牦牛酥胜家牛酥。”藏族人最爱吃的牦牛酥油,色泽金黄,味道芬芳,口感极好。犏牛系牦牛与黄牛杂交品种,母犏牛奶提练的酥油更是上品。羊酥则呈白色,质量下乘。
  在碗里盛适量酥油茶,搁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再掺入糌粑搅拌而成“玛巴”。抓糌粑时,大拇指扣住碗沿,其余4指不停地转动,待酥油与糌粑拌匀便捏成小团而食。酥油加面疙瘩、奶渣、红糖炒成的食品叫“巴扎****”(酥油疙瘩),酸酥甜美,非常可口。酥油拌米饭、人参果、红糖称为“卓玛折松”(人参果米饭),在喜庆或隆重的场合才食用。往年********新年盛宴上常用来赏赐贵族官员,现在已出现在普通藏族人的餐桌上了。
  酥油和糌粑是最方便的食物。出门时,带1袋糌粑、1盒酥油、1块茶、1口锅,遇到有牛粪、有泉水背风向阳的地方,随处可以烧茶进食。这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高原野餐。

◇生肉和风干肉
  西藏人普遍爱吃肉,肉以牦牛肉、绵羊肉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类牲畜,不吃奇蹄类牲畜。如马、驴、骡肉等。他们不爱吃山羊肉,认为山羊肉伤肾。谚语也说:“山羊肉上不了席。”狗肉更是西藏人深恶痛绝的,骂人“吃狗肉的”,是非常严重的事。老一辈人普遍不吃鱼,这与这个民族虔信佛教、忌讳杀生有关。而且,鱼往往被认为是龙或水神的化身。
  宰杀牲畜多在初冬进行,此时牛羊正肥,有利于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冻。宰牛的方法,主要为闷死,目的是使血留在体内。杀羊时先缠住4脚,然后用短刀直刺心脏。肉有生吃、风干吃和煎、炒、烹煮几种吃法。面对一块新鲜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把锋利的藏刀,挑选最可口的部位,频频切割,并用刀尖挑进嘴里。常年啖吃牛肉的人,技术非常娴熟,吃得津津有味、富有节奏。一大块带骨的肉,很快就被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骨架。现在啖吃生肉已逐渐减少,而吃风干牛羊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气候高寒,干肉可以经年不坏。干肉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个保存起来,藏语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种是切成1尺长1寸宽左右的肉条,挂在雪负里吹干。西藏最著名的干肉产在羊卓雍湖边,称为“羊卓干索”,酥油清润,再蘸辣椒盐粉,吃一次准让你终生难忘。(注意:风干肉不可多食,其能量非常大,有些人在肛门上感觉强烈的灼热感,难受异常并影响行动。)

◇雪域酒宴
  西藏非常盛行酒宴。过去贵族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宴会,现在平民在节日里或者遇到喜庆之事,也有举办酒宴的习俗,近和年在拉萨居民中尤为盛行。
  宴席食品的烹饪方法,菜肴的多少、摆席的方法,与主人的地位、财力以及宾客的身份很有关系。过去西藏地政府的大型庆典和新年宴会有荤宴、素宴之分,还有盘中敬餐、手递敬餐、餐巾敬餐的传统方法。
  西藏酒宴不像汉族那样围着大桌吃喝,而是主客各自坐在厚垫上,前摆藏桌分开进食。藏餐菜肴有风干肉、奶渣糕、人参果糕、炸牛肉、辣牛肚、灌肠、灌肺、炖羊肉、炖羊头等;主食有酥油糌粑、奶渣包子、藏式包子、藏式饺子、面条、油炸面果等等。汉餐在西藏非常盛行,最盛大的宴席被称为“甲索留九杰”(汉餐十八样);20世纪以来,西餐西点也进入了高原雪域,过去不少贵族之家还专门聘有西餐厨师。
  酒宴主要饮料是青稞酒,酒用青稞酿成,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时加入酒曲,用木桶或陶罐封好,让它发酵。两三天后,兑上凉水,再过一两天便可饮用。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较低,类似啤酒。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斟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上第三口,斟满干一杯。一般酒宴上,男主人和女主人都要唱着祝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专门有敬酒的女郎,藏语称为“冲雄玛”。她们身着最华贵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至客人醉倒为止。

 

文章录入:(guog)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本站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本站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本站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