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原鸡

2011-8-19 17:05:23不详 【字体:

摘要

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因其啼声似“两杂茶花”故又名茶花鸡。公鸡体羽上体多红色,下体黑褐色。母鸡体羽上体大都黑褐色,上背黄而具黑纹,胸部棕色。该鸡成年公鸡体重1-1.5公斤,5月龄开啼。母鸡体重1-1.1公斤,6月龄开产,年产蛋130-150枚。蛋重约38克,蛋壳呈深褐色,孵化期21天。人工饲养原鸡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饲养粗放、采食量少、成活率高等优点。

原鸡 基本资料

     原鸡原鸡(左雌,右雄)中文学名: 原鸡

英文名: Red Junglefowl

同物异名: Phasianus gallus Linnaeus, 1758, 

中文俗名: 茶花鸡 红原鸡 野鸡 山鸡 烛夜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属: 原鸡属 Gallus
 
种: 原鸡 G.gall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濒危等级: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生效年代1996)

原鸡 形态特征

     原鸡原鸡特征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雌雄异色。雄性羽色很像家养的公鸡,最显著的差别是头和颈的羽毛狭长而尖,前面的为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这些狭尖的长羽  ,从颈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鸡更为华丽。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属绿色反光,羽基白色,飞时特别明显。雌性与家养的母鸡相似,体形较雄性小,尾亦较短。头和颈项黑褐缀红;颈羽亦特长,轴部黑褐而具金黄色羽缘。

寻常略大(雄鸟70厘米,雌鸟42厘米)的家鸡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力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著。飞羽褐黑色,具栗色外缘。尾羽黑色具金属绿色光泽,中央两枚尾羽最长,下垂如镰刀状。下体褐黑色。脚蓝灰色。

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 虹膜-红色;嘴-角质色;脚-蓝灰色。 叫声:只在春季繁殖季节鸣叫。雄鸟叫声如ge ge--ge ge中间有一明显停顿,最后的ge 非常短,如家养公鸡缩短的叫声。

原鸡 分布范围

     原鸡原鸡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一种。又名茶花鸡。为家鸡的始祖,现产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东南亚、印度、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等也有分布。

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中国西南部(spadiceus)及中国南部并海南岛(jabouillei)的热带常绿带灌丛及次生林。

中国国内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腊、思茅、景东、绿春、金平、河口与富宁,广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马、崇左、龙州、宁明、凭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鸣、邕宁、上林、膝县、岑溪、马山、田林以及博白、红水河等地,广东的徐闻,海南的霸王岭、吊罗山、文昌、琼海、白沙、万宁、乐东、琼中、鹦哥岭、尖峰岭、东方、保亭和陵水,均为留鸟。

原鸡 生活习性

     原鸡原鸡觅食栖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的密林中,常至林缘的田野间觅食植物种子、嫩芽、谷物等,兼吃虫类及其他小形动物。巢营于地面稍凹隐处,铺以落叶和杂草等。在云南南部2月开始产卵,3~5月为高潮期,有的持续到10月。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雄鸟独处,或与众雌鸟配偶,或其他雄鸟群栖。取食于地面但飞行能力强,夜栖树上。

原鸡雄鸟在繁殖季节为保卫自己的地盘和争夺雌鸟经常互相打斗。野生的原鸡能飞善跑,异常机警。在云南一些山区,原鸡雄鸟常跑到家鸡群中,把家公鸡赶跑,和母鸡交配。孵出的杂种小鸡野性十足,稍稍长大就跑到森林里去了。家鸡的各个品种都是由原鸡驯化培育而来。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将原鸡驯化。

原鸡 生长繁殖

    

繁殖期2~3月。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叫声频繁。主要营巢于林下灌木发达而干扰较少的茂密森林中。巢多置于树脚旁或灌丛与草丛中地上,巢甚简陋,通常为地面的小凹坑,内垫以树叶和羽毛即成每窝产卵6~8枚。卵的颜色为浅棕白色或土黄色,光滑无斑。

卵的形状为椭圆形,长径4.2~4.8厘米,短径3.1~3.6厘米。卵产齐后开始孵卵,孵化期19~21天,孵化由雌鸟承担。雄鸡觅食饲喂雌鸡。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随亲鸟活动。

原鸡 濒危因素

    

中国驯化原鸡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已发掘到鸡骨的化石,驯化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由于森林无计划的砍伐,破坏了原鸡的栖息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繁殖,加之乱捕滥猎,导致数量减少。为了保住家鸡的祖先,原鸡已列入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栖息地破坏:热带雨林的大面积消失是导致原鸡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过度捕猎:过度狩猎也是导致原鸡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原鸡除去内脏和羽毛,取肉鲜用,有补肾、益气血、清虚热的功效。

原鸡 人工饲养

     原鸡人工饲养原鸡原鸡,属鸟纲,矮科。闻名於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产于西双版纳周边地区的深山老林。由野生红色原鸡经长期驯化选育而成,故名原鸡,其羽毛鲜艳美丽,公鸡体重1.25~1.5公斤,3月龄开啼。全身羽毛鲜红色,长长的尾羽犹如凤凰一般,金黄色的颈羽艳丽夺目,母鸡体重1~1.25公斤,5月开产,年产蛋量150枚。全身麻褐色,体型娇小,人见人爱。

(一)饲养特点

(1)适应性强:原鸡不仅适应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饲养繁衍,而且对高寒地区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全年各个季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

(2)饲养粗放:其抗病能力强,病害少,对1月龄以上的原鸡即可散放在田边田角,让其自由觅食。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各种粮食类作物均可饲喂,并可配以青绿植物。

(3)采食量少:原鸡体重轻小,采食量少,从初生到2月龄,平均每隻日采食量不足30克,肉料比为1:2.5。

(4)成活率高:原鸡种蛋受精率为89%~95%,受精蛋孵化率为90%,种蛋孵化期21天,育雏成活率在98%左右。

(二)雏鸡的饲养

雏鸡出壳后应采用保温棚育雏,材料可因地制宜,饲养方法可采用平地养殖。育雏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温度:第1~3天育雏室温度为33~34℃,以后逐日下降,每週下降1~2℃,以雏鸡均匀分布不堆迭为宜。温度过低,鸡则堆迭于热源边,造成压死;温度太高,鸡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出汗。保温热源可用红外线灯、电热管等。

(2)饲喂:开食前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饮水。2~3小时再投喂全价小鸡料,敞开投料,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采食饮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随著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垫料潮湿,则要及时更换。

(4)防病:主要预防白痢和球虫,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霉素拌料或每只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饮水,3天一交换。

(三)中成鸡的饲养

原鸡原鸡饲养脱温后的鸡可采用常规圈养和野外散养两种方法,圈养即利用鸡舍配以运动场饲养,喂以饲料并配以青绿植物。因原鸡仍保留野生原鸡喜欢上树的习惯,故应在鸡舍及运动场上搭建一些栖架供鸡隻跳跃栖息。另一种方法是野外散养,据上海奉贤庄行新兴珍禽养殖场的饲养实践表明,利用果园、树林地将鸡放养其中,适当搭建一些简易棚,供鸡只避风挡雨,遮荫避寒。采用这种方法,鸡隻除适当补饲外,让其在内觅食昆虫、野草,将大大提高商品鸡的品质和销售价,同时可大大减少果林地的病虫病,鸡粪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四)种鸡的饲养

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硷、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週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1]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纲

展开收起 角䴙䴘、赤颈䴙䴘、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黑颈鸬鹚、黄嘴白鹭、岩鹭、海南虎斑(开鸟)、小苇(开鸟)、彩鹳、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鸳鸯、其他鹰类、隼科(所有种)、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鸟、花尾榛鸡、雪鸡(所有种)、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黑鹇、白鹇、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沙丘鹤、白枕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铜翅水雉、小杓鹬、小青脚鹬、灰燕鸻、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鹃鸠(所有种)、鹦鹉科(所有种)、鸦鹃(所有种)、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鹳嘴翠鸟、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科(所有种)、八色鸫科(所有种)©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